美国众多名校历来以在招收新生过程中不单单考虑考试成绩而是通过多种因素综合衡量考生著称。这种不拘一格降人才的招生方式常常被看做是保持美国名校长盛不衰的关键因素。然而近年来在华人圈中很多人对此不以为然,认为招生标准过于模糊,给暗箱操作和种族歧视留下余地,不如中国高考那样一视同仁,一张考卷定乾坤。
从最顶尖的几所藤校录取数据来看,亚裔新生的平均标考成绩明显高于白人新生,并且大大高于其他少数族裔新生。这意味着如果单凭标考成绩录取,各藤校的亚裔新生录取比例将会大大提高。这样的数据令不少亚裔学生家长和社会团体形成结论,认为美国名校歧视亚裔考生,因此不惜与藤校对簿公堂要求讨回公道。
虽然东西方的教育模式从内容到方式大相径庭,孰优孰劣更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然而华人圈中对中国式高考的憧憬却很少源于文化哲理方面的思辩,而是更多的出自战术操作上的考虑。近二十年来,华人孩子在美国社会中已经形成了“考试王”的形象。华人家长也常常认为自己孩子的强项是考试成绩。因此如果美国大学改为采用类似中国高考的招生方式,华人孩子将更容易脱颖而出。
无独有偶,近来美国乔治城大学的一个研究团队也对高考这件事情很好奇。美国一共有四千多所高等院校,每年录取两百多万新生。乔治城大学的研究人员决定挑选最棒的两百所美国大学(约占大学总数前5%)做研究。这两百所大学每年总共招收三十万新生(约占总招生人数的前15%)。 他们想知道,如果这些大学仅仅根据考生标考成绩录取新生,这样录取的新生群体与大学实际录取的新生群体会有多大不同呢?研究人员把2012年参加SAT和ACT考试的两百七十万考生当中考试成绩最好的三十万考生作为假定的“高考”录取生,然后拿这些学生与美国教育部收集的2012年最棒的两百所大学实际录取新生的标考成绩和家庭族裔背景相比较。研究结果发现,如果最好的两百所美国名校采用中国高考方式按标考成绩录取学生,最大的受益者将是白人族裔。名校的白人录取率将从实际的66%上升到75%,亚裔录取率从11%到10%略有降低,非裔和西裔则成为最大输家,录取率从19%降到11%。
对很多华人家长(包括我自己)来说,这个结论很是有些大跌眼镜。本来的期望值是如果单凭标考成绩亚裔考生必定一马当先完败白人和其他族裔,然而统计下来亚裔考生“高考”录取率不升反降,全无藤校招生数据中的亚裔气势。考虑到华人圈中冲藤的强烈欲望,可以设想在藤校申请考生中集中了绝大多数华人精英孩子。而白人圈更注重各名校的历史渊源和家族宗教因素而使顶尖考生散布较广,并不聚焦在藤校。这样一来,报考藤校的亚裔考生标考成绩就相对爆棚,然而亚裔考生的整体标考素质却仍然比不上白人族裔。从数据上看,似乎对亚裔孩子最有利的名校招生方式应该是让藤校采用高考方式录取新生,而藤校之外的美国名校最好仍然通过多种因素综合衡量考生,并在标考成绩方面对亚裔考生略施照顾。
比尔老师是人大附中校友,1984年北京大学生物系毕业,在北京医科大学(北大医学部)任教五年后经CUSBEA项目于1989年来美留学工作,并获美国范德比尔特大学(Vanderbilt University)生物学硕士,肯尼索州立大学(Kennesaw State University)计算机信息系统硕士和埃默里大学(Emory University)MBA学位。他在埃默里大学医学院工作十多年,博览群书,倾心观察,对青少年心理以及美国大学教育理念颇有心得。
微信公众号:比尔老师谈留学
© 2019 Bill Lu 比尔老师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